自在行 发表于 2013-3-16 21:02:04

三十一载芳华逝,再访故园觅音容

本帖最后由 自在行 于 2013-3-16 22:32 编辑

----访萧红故居
  时值早春,北国大地上仍是白雪耀眼,一行摄影人早早的齐聚呼兰,探访萧红故居。路过呼兰河大桥时,因施工请慢行的大大标志,将我们定格在现代社会的繁忙中。还在冰封中的呼兰河是否记得当年的少女萧红,是否记得曾在它身畔走过的一个世纪的世事沧桑!
  在萧红笔下,写尽那岁月的风骨,写满她内心的忧伤与孤独。在那个时代的女子,拥有两次婚姻需要多么大的勇气。在那个混乱灰暗看不到光明的世界中,漂泊令她心力交瘁。唯有文字可以倾诉。走在旧式砖辅就的园内小路上,我试图寻找当年的景象,可是整齐的行道树将园子划成格子,只有雪在阳光下闪着亮光,有融化的冰晶映着游人的影子,我的心仿若贴近了这个女子当年的心境,在她小小的花园中,在蝴蝶和小花中闪现的那张纯真却果敢的脸!即便是在今日,我也感佩萧红敢于追求自已想要的生活的勇气!
  萧红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,却折射着旧中国恶梦般的现实。她参加青年运动;写下“这是我的祖国,我的母亲!/在那里,/有鞭挞,有辗压……/这里也是一样?/我的祖国,我的母亲!——”忧国的诗行;结识鲁迅与矛盾先生并得到支持;在中篇小说《生死场》中有鲁迅做的序言称赞萧红所描写的“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,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;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,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。”
  而《呼兰河传》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。 矛盾称这本书是“一篇叙事诗,一幅多彩的风土画,一串凄婉的歌谣。”而我约略的了解了那个年代中可怜的国人,了解了童养媳之死给萧红带来的悲凉与愤恨。即便那时不开化那时愚昧,可诗礼传承孔孟根深的国人,心底那一丝丝善意都在自私中被埋葬了。哪怕在现代恐怕也偶或出现类似的残忍场面。百年来,萧红的疾呼似乎仍需要在现代有所回应,萧红的痛似乎仍在许多文学家的内心醒着。
  今日能访萧红故居,更惊醒自已,时光易逝要珍惜。人生无论长与短,都要活得有内容,活得精彩。就象同行中有位88岁的老太君那样,永远保有一颗不老的心,永远拥有十八岁的鲜活!
  相信懂得倾听的人们会读懂萧红的!


萧红脚下有一束鲜花,中有一支天堂鸟,愿它飞翔的姿态能带给她些许安慰!

古老的木板车下,纵横的影子,是光照不到的地方。


这个小小的雕塑,令小园生机重现。


略有芽苞的枊枝,映雪成画,春天已不远了

  看到萧红的塑象背倚蓝天与青松,芳华早逝的她,活得足够精彩了。

文雅 发表于 2013-3-16 21:40:24

萧红的一生是很精彩的,赞赏!

元素 发表于 2013-3-16 21:42:21

倾慕她的男人,不懂她;懂她的男人,挥霍着这份懂得,伤害她。“因居客舍大,百感动心间。两鬓生白发,难明长夜天。”

笨笨猫 发表于 2013-3-16 22:31:20

美文美片。超级欣赏!{:soso_e179:}

勿忘我 发表于 2013-3-16 23:30:25

时光易逝要珍惜。人生无论长与短,都要活得有内容,活得精彩。---------{:soso_e179:}{:soso_e160:}

灯笼果 发表于 2013-3-17 02:43:17

{:soso_e179:}

木棉花. 发表于 2013-3-17 13:11:07

文采优美{:soso_e179:}

落花无语 发表于 2013-3-17 15:25:56

无论哪个时代,当一个女人把自己的生命依附在男人身上,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。
可惜了,萧红——一代女洛神。

自在行 发表于 2013-3-17 19:44:45

文雅 发表于 2013-3-16 21:40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萧红的一生是很精彩的,赞赏!

是的.文雅的人生正在精彩中前行!

自在行 发表于 2013-3-17 19:47:28

笨笨猫 发表于 2013-3-16 22:31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美文美片。超级欣赏!

谢谢领队的支持!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三十一载芳华逝,再访故园觅音容